科技创新释放巨大经济当量
在武汉举行的第十八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博览会上,观众正在参观华为展区。新华社发(吴志尊摄)
在浙江乌镇举行的2021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观众在参观新能源智能汽车。新华社记者黄宗智摄
编辑评论/注释
面对世纪巨变和疫情冲击,中国经济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战略科技实力的增长。当前,当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时,科技创新仍将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强大引擎。应用数学等基础研究不断向更深更广领域延伸,5G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可以更快更强地赋能实体经济,“双碳”目标可以推动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2021年,科技创新将奏响中国经济交响乐中最壮丽的乐章。
□记者吴伟综合报道
2021年,尽管外部环境存在多重不确定性,但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中国经济依然行稳致远。随着国家战略科技的不断加强,全球最全产业门类的巩固发展,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加速融合,中国企业正在深度探索基础研发,以技术引领产业融合,抓住“双碳”绿色转型的机遇。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也会带来国家竞争力的提高。事实表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中国的科技创新正在向更深、更广、更快、更强、更高、更远的维度拓展,从而释放出巨大的经济当量。
沈雨-广州企业拓展基础研究前沿
近几年年底,一则“世界级数学家加盟华为”的新闻冲上热搜。引起热议的法国天才数学家laurent lafforgue加入华为后,将继续研究拓扑学理论,这是人类迈向数学“无人区”的重要一步。
拉弗格并不是华为“高鼻子”人才战略的首次落地。此前,华为2020年在巴黎成立的拉格朗日数学计算中心已经招募了三位像拉佛格一样获得菲尔兹奖的顶级数学家,从事平均场博弈论、大规模动态交互系统、高阶范畴理论、形变理论等前沿理论的研究。
无独有偶,JD.COM在发布三季报时也表明了继续加强基础研究的决心。据悉,JD.COM探索研究院已与英伟达合作建设了国内首个基于SuperPOD架构的超大规模计算集群——秦天α,并与国内外高校合作提出了ViTAE模型和学术界领先的哺乳动物姿态估计数据集,不断推动超深度学习领域全球领先的AI基础研究。
这是中国企业不断拓展创新边界的一个缩影。在从1到10的大规模、高速度、大范围的应用创新和从10到100的产业创新之后,中国企业将R&D的触角伸向了基础研究领域,重点是从0到1的突破。
这一现象背后,基础研究成为撬动产业创新的重要杠杆已是共识。曾几何时,俄罗斯数学家的一套原创算法帮助华为在欧洲打开了市场;一位土耳其数学家发表的论文为5G技术奠定了重要基础...基础研究推动产业发展的传奇正在中国不断上演,也必将在未来的产业创新过程中创造新的传奇。比如拓扑学理论一旦突破,不仅会推动数学研究的进程,还会为通信理论、人工智能等领域打开一个新的空空间作为理论基础。
正是基础研究的行业共识,使得中国企业对科研开发的投入越来越大。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全国科技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24393.1亿元。从投资主体看,各类企业研发支出18673.8亿元,占比76.6%,企业成为R&D投资的绝对主体。
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民营企业500强R&D投资排名中,华为以2020年1419亿元的R&D投资位列第一,阿里巴巴、腾讯、吉利、百度、JD.COM、美团、网易、美的等企业位列第一。其中,华为和百度的核心R&D费用均占营收的15%以上,华为以9万件发明专利成为发明专利最有效的企业。
据介绍,截至2020年底,华为全球员工约19.7万人,其中R&D员工约10.5万人,占公司总人数的53.4%。高度重视技术研发,拓展探索领域,是华为在被打压、被封杀的艰难环境中,不仅生存下来,而且“有质量地生存”的重要原因。
“如果公司不重视基础科学研究,不与世界顶尖科学家深度合作,不重视基础研究人员,就不可能有今天这么强的理论技术和工程积累。然后面对美国的打压和封锁,存在的问题可能得不到解决。”华为创始人任说。
在危机中寻找新的机会,在变化的形势中开启新的机会。2021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国企业继续强化R&D和创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以国内宏观周期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周期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中探索出一条转型升级的新路。
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明确部署,基础研究进一步撬动产业转型的未来。
引领产业融合从快速到强劲的技术创新
地下534米,全球最深的5G网络正在赋予暗矿新的活力,智能巡检机器人,一键呼叫“网约车”,实时手机视频通话...这是山西鑫源煤矿5G智慧矿山项目的日常场景,该项目获得了2021世界5G大会5G应用设计揭幕大赛决赛一等奖。在5G技术的支撑下,中国矿业的“智变”正在加速,中国矿业正在发生一场轰轰烈烈的数字化变革。
不仅在矿业、交通、能源、港口等行业,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5G也成为最重要的技术背景。其低时延、大带宽、广连接的技术优势为自动化场景和大流量业务提供支持。商用两年来,越来越多的5G应用从辅助生产渗透到核心领域,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中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中国5G发展已走在世界前列。数据显示,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5G基站超115万个,5G应用创新案例超1万个,数量和创新均居世界第一。
从5G到人工智能,从物联网到自动驾驶,从量子计算到杂交水稻...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知识输出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已上升至全球第12位。
从世界制造业大会到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从世界5G大会到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从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到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中国科技赋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引起全球关注,海外科技企业携高科技产品、创新技术和项目蜂拥而至,寻求技术落地和产业发展机会。
创新正在引领产业升级,为实体经济赋能。在业界看来,这种“乘数效应”将推动经济的融合发展,一个不可估量的颠覆性变革新图景即将开始。
以5G为例:一方面,5G将带动核心芯片、关键元器件、基础软件等技术突破;另一方面,5G与制造、交通、能源、医疗等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高清视频等技术不断升级。更重要的是,未来5G的融合应用将带动众多前沿技术领域的交叉创新,重构全球科技领域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推动5G应用大规模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应变能力的重要举措。把握发展新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意义重大。”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说。
数据表明,中国5G具有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的巨大潜力。预计到2025年,5G将直接带动约1.2万亿元网络建设投资、8万亿元相关信息消费和2.93万亿元经济增加值。
2021年,面对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中国经济仍然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具体表现为国家战略科技实力加速增长,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产业链韧性提升,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成长壮大。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创新引领作用明显,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附加值新产品快速增长。从月度数据看,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27.9%和112%。累计数据显示,1-11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7%,明显快于总投资,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2.2%。
高举“双碳”绿色转型愿景,放眼未来
深蓝色的光伏板,高大的风力涡轮机,高科技的熔盐塔式光伏电站...在青海,半沙漠的“沙地”如今已成为新能源基地;
管道和走廊纵横交错,反应堆高高竖立...在陕西,煤炭通过一系列反应由黑变白,实现高效清洁利用,制成可降解牙刷、餐具,甚至医用可吸收缝合线、骨骼支架等环保终端产品。
巨龙般的管廊凌空飞架和吞噬废钢的“巨兽”发出耀眼的红光...在河北,海运过来的物料通过连接厂区和码头的皮带走廊直接入库,从源头上解决了汽车运输烟尘排放等污染问题,而短流程炼钢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要能源,省去了焦化、烧结、高炉等高排放生产环节...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全国各地的能源、化工、钢铁、交通等高能耗行业加快了绿色转型的进程。
毫无疑问,到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不仅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和社会体制变革。“双碳”的目标是赋能所有生产要素,中国经济将在空之间迎来新的维度。
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建华在今年3月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和设备制造商,中国继续深化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水电业务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光伏产业为全球市场供应超过70%的组件。国际能源署今年发布的《中国能源系统碳中和路线图》报告也指出,中国是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电池等关键清洁能源技术的最大生产国。
低碳和零碳技术和产品不仅在创造增量制造环节方面,而且在改造和升级存量方面都有巨大的机会。以5G为例,每比特能耗只有4G的1/10左右,却能提供4G的30倍容量。信息技术带来的全球节能减排将远远超过其自身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根据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倡议(GeSI),到2030年,ICT将通过赋能其他行业,帮助全球减少20%的碳排放。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双碳”目标是衡量高质量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尺,必将为高质量发展开辟广阔空空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双碳”经济将成为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层逻辑,围绕碳排放可能会出现技术范式的彻底变革。
“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能源结构的变化,更是整个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技术的重构。”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表示,碳中和必将推动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政策的更新。从这个意义上说,碳中和不仅是一个绿色故事,也是重建中国经济的一个巨大机遇。“这是发展模式的改变。我们走在世界前列,想象空间空是巨大的。”
【纠错】本文地址:http://4879931.55jiaoyu.com/show-270396.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推荐文档
- 11.十大性价比千元机排行榜往年-往年十大千元机排行榜
- 12.电荷守恒(电荷守恒为什么要在-2价离子前加2)
- 13.个人述职报告 个人述职报告ppt免费8篇(模板)
- 14.时光荏苒的近义词
- 15.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及成因,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地区
- 16.dickie是什么意思dickie的翻译(dislike翻译成中文是什么意思)
- 17.向日葵描写外形的句子_描写向日葵的优美段落外貌
- 18.交通运输专业(交通运输专业考公务员可以考什么职位)
- 19.跑1000米喝红牛有用吗?它能帮助你提高成绩吗?
- 20.抒情类散文阅读(6篇)
- 21.武汉大专学校排名往年最新排名,武汉大专排名榜往年
- 22.2023年兔年春节拜年祝福语顺口溜(3篇)
- 23.高考数学选择题(高考数学选择题答案是均匀的吗)
- 24.2022年店铺转让合同免费(五篇)
- 25.湖南大学双一流学科名单有哪些(3个)
- 26.西南财经大学全国排名最新排名(第62名)
- 27.最新最美时光作文结尾(4篇)
- 28.高考总分是多少?2023高考各科目满分多少分
- 29.最新部队总结军事训练方面(5篇)
- 30.最新消防应急预案免费下载(四篇)
- 3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100字(11篇)
- 32.建筑施工实训总结报告精选5篇
- 33.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单招2023年招生简章
- 34.给乘务员的感谢信500字(6篇)
- 35.2023年儿子婚礼的答谢词 儿子婚礼父母的感谢语(6篇)
- 36.最新六年级毕业感言简短 六年级级毕业感言(4篇)
- 37.企业经营模拟实训报告3000字(3篇)
- 38.2023湖北文理学院录取分数线(含2021-2022历年)
- 39.现在学什么行业和技术前景好就业好
- 40.2023年幼儿园中班科学夏天的雷雨教案及反思(6篇)
- 41.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有哪些?
- 42.厦门大学双一流学科名单有哪些(6个)
- 43.季度工作总结范文简短(精选18篇)
- 44.最新员工个人绩效考核细则(五篇)
- 45.保洁员工作总结(精选20篇)
- 46.最新大学生活动策划总结(十四篇)
- 47.小211工程高校名单-小211有哪些
- 48.2023广西美术生本科分数线多少分(含2021-2022年)
- 49.理科二本大学排名(理科二本大学有哪些学校比较好)
- 50.世界排名,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
- 51.往年核物理专业大学排名
- 52.2022邢台学院艺术类录取分数线(含2020-2021历年)
- 53.留心的近义词是什么留心留意(留心的近义词是什么,标准答案一个)
- 54.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有哪些专业?
- 55.江西科技职业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大学?
- 56.关于每天努力一点点的励志说说句子
- 57.2023运城学院录取分数线(含2021-2022历年)
- 58.台州学院招生网、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
- 59.华科文华学院分数线(华科录取分数线多少)
- 60.645
- 51.9个天文望远镜项目“扎堆落户” 青海冷湖打造优质光学天文观测基地
- 52.冬残奥冠军有可能战胜冬奥冠军吗?
- 53.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要强化科技创新
- 54.莱阳经济贸易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属于什么办学层次
- 55.解码智慧冬奥|罗涛:创新节能照亮“冰立方”
- 56.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实地检查考核启动
- 57.昌邑第三职业高级中学往年招生简章
- 58.首个5G云控物流项目落地应用
- 59.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单招往年招生办联系电话
- 60.五莲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往年招生简章
- 61.新泰市泰山电力学校怎么样/学费/电话
- 62.游戏AI最强应用,目前竟然是外挂
- 63.织密织牢个人信息保护网
- 64.武汉理工师范大学马房山校区2023年学前教育专业学费
- 65.格力造智能手机“动了真格”
- 66.无棣县铁路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怎么样/学费/电话
- 67.人工智能让冬奥会气象预报更精准
- 68.让老年人不断享受数字红利
- 69.幼儿教育专业要学习那些课程?
- 70.新华全媒+丨生命的色彩因你而绽放——破解罕见病防治难题的“中国方案”不断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