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产业:激进还是固守?

液晶产业:激进还是固守?

液晶产业:激进还是固守?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液晶产业:激进还是固守? 2021-12-08 08:24:32 来源:中国电子报

目前中国的面板厂在大尺寸液晶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目前我国面板厂在大尺寸液晶领域已经建立了绝对的规模、效率和产品优势。近日,TCL华星和信利开始陆续建设中小尺寸LTPS液晶生产线,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在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上的优势,显示了大陆面板厂商对液晶产业的信心。

然而,从长远来看,面对韩国厂商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路线上咄咄逼人的布局,中国的液晶产业并不容易高枕无忧。液晶行业会不会重现LCD一夜之间取代CRT的颠覆性变化?

液晶面板市场继续扩大。

近日,TCL科技总投资150亿元在武汉扩建第6代LTPS液晶显示面板生产线(t5),该生产线每月可加工4.5万块玻璃面板。它应用了VR、触摸屏、Mini LED背光显示和LTPO技术,主要生产和销售中小型IT显示器、车载显示器和高附加值的VR显示面板。TCL科技在公告中表示,本次扩产可以与已投资的氧化物半导体显示生产线(t9)在产品和技术上形成互补,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中小规模生产线的布局。

不久前,信利集团投资200亿元建设第六代TFT-LCD生产线项目,配套超高分辨率LTPS生产线,瞄准高端车载显示市场、工业医疗和物联网、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中小尺寸显示屏的市场需求,旨在差异化布局产品,寻求发展突破。

中国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董敏向记者解释了TCL和信利加大对LTPS液晶投资的商业逻辑:目前手机品牌更倾向于高端产品使用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渗透率将继续提高,但LTPS液晶和a-Si液晶仍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是由全球市场发展不平衡和用户多样性决定的。此外,LTPS LCD也是全球面板厂研发和量产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必修课。

未来在Mini LED背光等新技术的加持下,车载、物联网等新兴市场蓬勃发展,中小尺寸液晶空仍将有广阔的市场。CINNO高级分析师刘玉石告诉记者,虽然国内液晶面板企业的大规模扩张已经结束,但未来在一些应用领域出现结构性短缺时,面板厂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分配产能,新建和扩建生产线也是方式之一。

从技术迭代的角度来看,氧化物、LTPS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具有明显的增长前景。李集团咨询公司总经理说,今年已经翻了一番。氧化物在面对LTPS的竞争时是保守的,但它们也保持着增长的趋势,而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增长率更大。目前,氧化物和LTPS主要由韩国和中国台湾省的制造商生产。随着供应链的本地化,中国大陆面板厂有一个强大的增长机会。

供应和需求都面临有机发光二极管挑战。

液晶面板正在经历产能提升和技术升级的创新发展,也面临着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的“挤压”。

大尺寸方面,Omdia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大尺寸TFT LCD出货量达到2.37亿片,5680万平方米,环比持平,同比下降。然而,大尺寸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出货量同比和环比都有两位数的增长,中国的面板厂也在不断增加大尺寸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的出货量。例如,惠科在今年第二季度开始推进8.6代线的生产。

电视终端方面,LGD独家供应的OLED电视面板,随着广州有机发光二极管工厂产能的提升,以及与液晶电视面板报价价差的收敛,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OLED电视面板渗透率提升至2.6%,出货量达到355.6万片。

Omdia高级首席分析师Ricky Park指出,三星显示最近已经量产QD-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计划生产超过100万片。LGD计划生产超过1000万块OLED电视面板,并开始在广州工厂生产83英寸和48英寸OLED电视面板。LGD希望进入更大的面板市场,与液晶电视面板竞争。

小尺寸方面,有机发光二极管在手机面板的渗透率与日俱增。刚性有机发光二极管和LTPS LCD在高端和中端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刚性有机发光二极管因其高速度、高对比度、低功耗等优势,LTPS液晶在中低端手机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面板厂积极拓展有机发光二极管手机面板市场。根据集团咨询的数据,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厂商出货约3600万块有机发光二极管智能手机面板,同比增长约37.4%,有机发光二极管智能手机面板全球渗透率约为21.6%。BOE进入苹果供应链让这家韩国工厂面临竞争压力。维信诺和天马已成功应用于国内手机厂商,让外界对小尺寸有机发光二极管的产能提升产生强烈预期。

Ricky Park指出,随着5G智能手机新机型的发布,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需求增加,包括LTPS和a-Si在内的TFT LCD总出货量已经饱和。中国面板厂面临的挑战是推动柔性OLED的大规模生产技术,以赶上领先的韩国有机发光二极管制造商。

无论尺寸大小,中国液晶面板厂商都面临着韩国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强硬抵制和国内厂商的战略转移。

以大规模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市场为例。目前,当韩国厂商占据上风时,中国厂商的牌主要集中在印刷有机发光二极管航线上,但其产业化尚需时日。董敏认为,在成熟的大尺寸领域,通过材料、工艺和配套背光的改进,LCD的性能和工艺已经无限逼近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新一代显示技术,成本优势极其明显。此外,由于中国面板制造商尚未实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量产,LCD的产业寿命仍将相当长。

液晶显示器行业需要更多的变革。

从2005年开始,LCD从小尺寸普及到大尺寸。2010年,中国8.5代线量产普及市场后,市场增长势头减弱。随着5G升级和物联网推动产品,LCD迎来了从2K到4K/8K、高刷新率、高分辨率的功能迭代升级,氧化物和LTPS路线增长潜力更大。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显示产业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由于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市场的挤压空,未来几年液晶行业是否会面临被取代的风险,是否会重现当年液晶电视取代CRT电视的巨变?液晶行业面临发展的十字路口,是继续优化产品结构、升级技术、探索新场景,还是战略转移?

近年来,中科院院士欧阳中灿多次表示,液晶面板仍有较大的市场需求。这一次,记者采访了欧阳中灿院士,得到的答案仍然是维持原来的判断。欧阳中灿院士强调,叠加Mini LED背光技术和BD Cell叠加显示技术,液晶面板的周期将大大延长。从需求来看,4K/8K及更大尺寸的需求仍将推动面板厂新建大尺寸生产线。

LCD大尺寸高端面板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液晶8K电视面板渗透率仅为0.2%,未来增长潜力巨大。在这一领域,TCL华星光电的市场份额达到了54.4%,其次是AUO光电,市场份额为22.6%。

除了性能和技术升级,产业阵营的大小和产业化的速度是判断一项技术竞争力的另一个关键。董敏认为,当年液晶电视取代CRT主要是为了满足基本需求,市场不需要多样化的技术。所以在击退PDP技术后,LCD技术迅速淘汰了CRT技术。目前市场更多的是改善型需求,创新型需求,而不是基本需求。丰富的显示应用场景,让不同的技术背景和技术路径有相应的场景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技术路线之间没有“你死我活”的竞争。在场景多元化的背景下,显示技术将长期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

在这种多种技术并存、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刘玉石表示,未来液晶产业将从早年的粗放式发展、残酷竞争转向精细化发展模式。

董敏还建议,LCD要想继续保持主流地位,首先要通过微创新,让显示指标、外形、能耗等维度全面接近新一代显示技术。二是不断提高原料供应的多元化和本地化,确保运营安全。三是加快商业新场景和物联网新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突破传统消费场景的增长瓶颈,进一步提升业务质量。(记者卢)据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液晶产业:激进还是固守?
本文地址:http://4879931.55jiaoyu.com/show-270649.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