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群之马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害群之马翻译

害群之马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害群之马翻译

目录1.文言文害群之马翻译2.文言文“害群之马”怎么翻译?3.文言文-害群之马4.害群之马的文言文翻译5.文言文《害群之马》比喻义是6.文言文"害群之马"中"请问为天下"这一句中的"为"是什么意思7.古文《害群之马》中 适遇牧马童子 适什么意思?1.文言文害群之马翻译原文】 公伯寮①愬②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③以告,曰:夫子④固有惑志⑤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6).,子曰”道之将行也与: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姓公伯!孔子的学生.愬(sù):毁谤.③子服景伯:姓子服“鲁国大夫.④夫子,疑惑之心.⑥肆诸市朝,街市与朝廷,这里指街市. 【译文】 公伯寮在季孙面前毁谤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孔子“说”季孙虽然已被公伯寮迷惑了;但我的力量还可以把公伯寮杀 了陈尸街头示众.,孔子说,大道如果将会实行,这也是天命.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读解”公伯寮背叛老师:毁谤同学“子服景伯打抱不平,要帮助老师除掉这个害群之马.可孔子却不同意.孔子的意思是说;我们所奉行的是治国平天下的大道,能不能行得通!自有天命主宰.这里的天命实际上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历史的车轮:至于公伯寮个人的捣乱,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所谓历史的车轮不可阻挡,螳臂挡车,2.文言文“害群之马”怎么翻译?《害群之马》原文如下:黄帝将(1)见(2)大【tài】隗【weǐ】(3)乎具茨(4)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cān】乘,张若、謵【xí】朋前马,昆阍【hūn】、滑稽【gǔ jī】后车;至于襄城之野(5),七圣皆迷,适(6)遇牧马童子,问涂(7)焉,然(9)”曰“异哉小童(11)“非徒(12)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13):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mào】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予又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请问为天下,小童辞(14):黄帝又问。小童曰,夫(15)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16)。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17)!黄帝再拜稽【qǐ】首(18)”称天师而退:(2)见,拜访。传说中的神名。(4)具茨。山名:在荥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5)襄城“今河南襄城县,野!远郊为野!(6)适”恰巧(7)涂,(9)然。表应答。(10)所存:所在的地方(11)异哉,了不起啊:徒“仅仅(13)为天下”(14)辞。谢绝:(15)夫。发语词(16)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这与牧马有什么两样,奚。异。(18)稽首。叩头:译文,黄帝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方明赶车:张若、謵朋在马前导引:昆阍、滑稽在车后跟随。来到襄城的旷野:七位圣人都迷失了方向“而且没有什么地方可以问路”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又问:少年回答:这位少年真是特别啊,不只是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请问怎样治理天下,也就像牧马一样罢了,又何须多事呢,我幼小时独自在宇宙范围内游玩:碰巧生了头眼眩晕的病“有位长者教导我说?3.文言文-害群之马原文黄帝将(1)见(2)大隗(3)于具茨(4)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5)焉,若(6)知具茨之山乎“曰“黄帝曰”异哉(9)小童“非徒(10)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11):小童辞(12)“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13)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14)矣”黄帝再拜稽首(15):称天师而退“(2)见!传说中的神名。(4)具茨:山名“在荥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7)然。表应答。(8)所存:了不起啊,(10)非徒“(11)为天下。(12)辞。(13)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奚:异:(15)稽首:叩头。译文黄帝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又问“少年回答“黄帝说。真是了不起啊。不只是知道具茨山:4.害群之马的文言文翻译原文黄帝将(1)见(2)大隗(3)于具茨(4)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5)焉,曰:“若(6)知具茨之山乎?”曰:“然(7)。”“若知大隗之所存(8)乎?”曰:“然。”黄帝曰:“异哉(9)小童!非徒(10)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11)。”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小童辞(12)。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13)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14)矣。”黄帝再拜稽首(15),称天师而退。注释(1)将:将要。(2)见:拜访。(3)大隗:传说中的神名。(4)具茨:山名,在荥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5)涂:通“途”,即路。(6)若:你。(7)然:是的,表应答。(8)所存:所在的地方。(9)异哉:了不起啊。异:不寻常的。(10)非徒:不但,不只。(11)为天下:治理天下。(12)辞:谢绝。(13)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这与牧马有什么两样。奚:何。以:因。异:不同。乎:相当于“与”、“跟”。(14)而已:罢了。(15)稽首:叩头。译文黄帝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少年回答:“知道。”又问:“你知道大隗居住在什么地方吗?”少年回答:“知道。”黄帝说:“这位少年,真是了不起啊!不只是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请问怎样治理天下。”少年推辞不说,黄帝又继续追问。少年说:“治理天下的人,这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两样呢?也是去掉其中不好的马罢了。”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牧童“天师”而退去。5.文言文《害群之马》比喻义是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 (2)问涂焉( ) (3)亦去其害马者而已( ) (4)黄帝再拜稽首(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用简炼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的内容。(2分) 4.牧童认为如何治理天下?这个成语的比喻义是 (2分)6.在现实生活中哪些人是害群之马,请举1~2个例子?我们应怎样对待这些害群之马。(3)罢了 (4)叩头 2.治理天下的人与放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吗”3.短文记叙了一个牧童回答皇帝如何治理天下的故事。4.牧童认为治理天下如同放牧?6.文言文"害群之马"中"请问为天下"这一句中的"为"是什么意思应该是治理的意思吧,这句话问的是:7.古文《害群之马》中 适遇牧马童子 适什么意思?恰好[编辑本段]原文黄帝将见大隗(wěi)①乎具茨②之山,方明为御,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黄帝曰,则诚非吾子之事!请问为天下,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黄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见贤人大隗(wei)。方明、昌寓在座一左一右护卫,张若、他朋在前边开路。昆阍(hun)、滑稽在车后随从”他们来到襄诚原野时。七位圣贤都迷路:他们正巧遇到一个放马的孩子?便问他。那么你知道大隗住在那里吗:孩子说,治理天下,就象你们在野外邀游一样。只管前行,不要无事生非,把政事搞得太复杂,我前几年在尘世间游历。常患头昏眼花的毛病,有一位长者教道我说,在襄城的原野上邀游“忘掉尘世间的一切?我又要开始在茫茫世尘之外畅游:治理天下也应当像这样“我想用不着我来说什么。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害群之马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害群之马翻译
本文地址:http://4879931.55jiaoyu.com/show-357452.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