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了!留学生出境不影响!出国人数20年来破600万,“学霸”却越来越少了

官宣了!留学生出境不影响!出国人数20年来破600万,“学霸”却越来越少了

原标题:官方公告!留学生出境不影响!20年来,出国人数破600万,但“学霸”越来越少

今年毕业的留学生可以松一口气了。

昨日,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处处长刘海涛表示,将全力保障紧急、必要的出入境需求,包括商务、科研、留学、考试、学术交流活动等。他还表示,移民局将及时接受和批准出入境证件,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将提供绿色通道。

出国留学,尤其是去美国留学,不仅成为中国家长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最佳途径,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在我认识的留学生中,不止一个学生中考失利被迫出国,但最终被纽约大学、伯克利等录取。,而且研究生甚至进了哥大和剑桥,堪称逆袭。

还有很多家境不好的优秀孩子,甚至来自偏远地区。在了解了国际教育之路后,他们被UWC、WLSA等奖学金所录取。之后,他们去了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现在,有人开公司,有人继续学业,教育改变命运。

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2000年以前,出国留学人员以博士生为主,后辐射到本科和美国高中),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累计达到600多万,自2016年以来,中国一直牢牢占据全球最大留学输出国的位置。

就美国而言,根据美国的门户开放报告,自2009年首次超过印度以来,中国已连续13年成为美国最大的学生来源国。

那么,这20年来,中国留学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留学多元化和英美联合申请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后会成为主流吗?爬藤越来越难,中国孩子越来越投入。在“困难”和“牵连”之间,如何才能找到出路?

过去我们咨询过很多留学生家长,和校内指导就留学的“灵魂拷问”进行过深入探讨。今天,我们非常幸运地采访到了启德教育美国高端本科申请项目的高级经理凯瑟琳·孙静(Katherine Sun Jing)。

"

不是申请名校越来越难,而是中国孩子越来越投入。”“七八年前,那叫学霸聚会。现在其实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是特别优秀,能力多元化是趋势。”“选择小众专业不是坏事。如果你真的感兴趣,能帮忙爬藤蔓,何乐而不为呢?"

在一个半小时的交流中,这位“老北京”、“留学生”、“留学高级顾问”常常妙语连珠,金句频出,与凯瑟琳头脑风暴的过程十分有趣,收获颇丰。

不得不说,这次深度采访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有着22年历史的“铁杆”留学机构。

它可能是中国成立时间最长的海外留学机构,也是学生人数最多的机构之一。相比于很多专注于某个城市的小而美的留学平台,启德在全国35个城市(包括杭、汉、安、长春等除北上广外的准一二线城市)都有分公司,甚至在澳洲、加拿大、英国都有公司。

可以为留学富国提供服务,可以说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做不到”。除了传统的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亚洲还有日本、韩国、新加坡,欧洲有德国、法国、西班牙,甚至我还看到了俄罗斯、芬兰这一极小的群体。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不要以为大中介就是批发。近两年世界顶尖大学的申请成绩非常亮眼。比如2020-2022年申请季,有麻省理工、芝加哥、宾夕法尼亚、布朗、康奈尔、韦尔斯利、CMC、格林内尔、戴维森、史密斯等。仅在美国,就有几个G5机构,如牛津、剑桥、UCL等。在英国,大多数学生来自中国。研究生再次成为齐藤大学的大满贯,他们可以打得很好。

最吸引我的是启德留学年报。既有美国留学报告、英国留学报告、德国留学报告等国家/地区报告,也有中国学生本科学习白皮书、中国学生不同申请阶段研究生学习白皮书,还有国际学生的学科报告、就业报告,可以说是既专业又全面。

#趋势1

出国留学越来越难了。

与其说名校变“难”了,不如说我们变“滚”了。

今年从留学生家长到业内人士,普遍的反应是藤校/牛建学校越来越遥不可及,甚至一些牛娃孩子的保底学校(美国加州部,英国UCL等)已经无法保证他们的钱。

越来越难,凯瑟琳也认同这一点。在她看来,主要有两个原因:

出国留学的学生人数持续增长。

虽然与千年之初相比,如今的父母对留学的目的已经不同,从对世界教育的好奇,对优质教育的追求,移民,对内卷化的抵制,鸡和婴儿的出口,增加竞争力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直到今天,出国留学的人数保持着每年6%-8%的增长。

可能有人会说,但是我们看看开门红的报道,美国留学增长率已经开始下降了。总的来说,确实如此,但是如果从本科的人数,尤其是申请顶尖大学的人数来看,只会增加。

随着出国人数的增加,世界顶尖大学的学位并没有同比例增长(甚至因为疫情间隔年等原因有所下降),反而要越来越难?

中国申请人在天上。

其次更重要的是。事实上,这些年来,美国大学的招生政策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他们采用整体审查(综合评价法),强调多样性等。,而改变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换句话说,作为申请人,我们自身的条件越来越好。比如,随着国内双语学校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有了良好的英语阅读和写作基础;比如从17、18岁开始,家长普遍认为要提高孩子的软实力。当然,也有一些原因来自于社会背景推广机构的过度宣传。

这也是为什么7年前SAT1550+和托福115+绝对是藤校的苗子,现在却不一定在前30。

疫情爆发以来,确实出现了一些你我普通人难以改变的客观因素。

比如前段时间AP考试取消,一些所谓的留学专家可能会说,学生没有AP成绩,可以用竞赛,暑期学校,SAT等。作为学校成绩之外的学术补充。我觉得这种说法很可笑。现在有多少走国际轨道的学生不考SAT,不上暑期班?这些都是套路动作,怎么加呢?加分怎么办?更别说“可以替代”了。

所以,当你所在的城市不幸取消AP考试的时候。如果你是高美+AP课程体系,那就好好上校内课。只要你有校内成绩,就能证明你的学术水平;一般高中没有AP课的话,只能接受现实,做好其他部分。

当然,比如对于启德自己的学生,我们会有在线高美课程来帮助这些学生,但前提是你有国际课程的基础,否则很难适应。

这样的客观事实包括,比如加州大学系统的留学生数量减少,以及一些敏感的研究生和博士生面临的签证问题,所以只能制定适合自己的B计划。

#趋势2:

从学习霸权到多元化

布朗+剑桥录取的北京男孩

“我记得2011年到2015年,真的是学霸的天下。他们经常轻松地拿到SAT 2400分、托福120分和一打AP。”凯瑟琳老师回忆,自2011年回国后,一直从事一线申请工作。虽然她现在是启德整个高端项目的总监,但每年申请季,她依然奋战在一线。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无论她在这个行业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文书、择校之类的事情都是永远放不下的,因为真正考验一个留学申请老师能力的,就是这些最基础但又最重要的工作。

凯瑟琳当了11年老师,我深有感触的是,从2015年开始,背景提升的概念开始进入国内留学市场。从那以后,学生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体育音乐兴趣培养,学校社团,公益,科研,暑期项目,实习等。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他们成为“学霸”的机会。

△启德“守望地球野外研究助手”项目

今年的学生C,同时被布朗大学和剑桥大学录取,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来自北京某知名IB学校。

学生C确实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比如他的学习成绩和标准化都不错,也有一些数学和物理的奖项。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率队参加国际比赛,并在USAD美国学术十项全能比赛中获得银牌。

但如果要说他是天才,那真的差远了。毕竟在帝都,能学能拿奖的人很多。

然而,其他人则以全面和平衡的方式取胜。比如除了学业,他从8年级就加入了学校广播站当播音员,后来成为了站长。他擅长录音、剪辑和制作;比如他喜欢武术,从9年级开始,他就利用周末给当地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上武术课;比如他是一个很勤快的宿舍长,他总能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可以说C同学不是神学者,但却是一个极具人格魅力的人。

当然,他最终提交的申请材料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活动单中的描述巧妙地体现了他的领导能力和多元化能力,对文献资料的选择非常巧妙,尤其突出了自己独特的人格特征。文章润色,写得很感人。内部审核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几个测评老师都被这个故事感动了,所以最后的录取结果是实至名归的。

在Katherine看来,以学生C为代表的这一代申请人,得益于国内外的教育课程体系。他们可能有学术上的长处和短处,但他们真的越来越丰满和多元化,充满活力。

△图1为北上广、杭州、南京、石家庄等八个城市的学生,其中高考课程占52%。但在图2中,北上广一线城市中,国际课程、外校、海外学校占了绝大多数。

同样的,可能还有这些学生对专业的选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众专业”。

从下图可以看出,2021年申请本科留学的热门专业中,前三名仍然是商科、金融和计算机,占总数的23.8%。但相当震惊的是,社会政策进入了Top5,艺术设计、语言学、酒店管理都能进入Top15。

要不要选择小众专业?凯瑟琳老师直言不讳地说:不是所有的中国学生最后都聚在一起学理工科和商科,这不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吗?相信就连美国大学招生官也会对这种趋势感到高兴!

首先说明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放下了功利心,知道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比如哲学、心理学、艺术等,让孩子在本科阶段充分探索,以后读研究生时再形成专业发展方向。这绝对值得鼓励和支持。

但反过来说,如果选择小众专业“曲线救国”,可能就另当别论了。不能说这是绝对的坏事。诚然,有些专业冷门,有些院校录取率高,但也要考虑性价比。比如你想从一个相对狭窄的专业(比如建筑、艺术)转到商科专业,那就真的需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所以凯瑟琳老师还是建议,如果你没有特别的激情兴趣,可以先选择一个比较宽泛的基础学科领域,然后一步步深入。

“但如果一个学生真的喜欢商科,真的适合商科,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帮助这个孩子直接申请商学院。”凯瑟琳说。

法国留学报告发布现场:资深商学院学姐分享

#趋势3:

跨国应用

多国申请适合所有孩子,但不建议申请过多。

正好,学生C考上了腾学+牛建双,启德是跨国申请领域的专家。不知道现在跨国申请有多火?适合所有学生吗?应该如何操作?

△启德《2021中国留学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选择英国作为留学目的地的人数比例高达29.8%,连续三年超过美国成为中国学生的首选。与2020年的数据相比,打算去香港和日本留学的人数分别增长了6.84%和4.26%。

“的确,现在选择从许多国家申请的学生已经成为大多数。比如启德的高端留学项目,90%的学生都会选择美国和英国一起申请。也可以理解。现在真的不知道哪个国家会突然爆发疫情,或者有政治问题,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其次,我觉得每个学生都适合多国申请。联合王国和美国以及联合王国和加拿大都是很好的候选人。Katherine分享到,但是在这位经验丰富的咨询师看来,问题在于有些学生(或者家长)选择的国家太多了!

比如启德,有人真的要选择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五个国家和地区同一个申办,甚至要和中国澳门一起取消。这个真的不建议。

因为从应用的角度来说,要想有一个好的结果,首先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事;其次,虽然每个国家都有很好的教育资源,但是北美、亚洲、欧洲的教育其实差别很大。比如最明显的一点,美国很自由,新加坡很严格,所以在日本,一般好的专业还是要求以日语为主,这个要提前考虑。

所以凯瑟琳老师建议,如果很多国家想申请同一个申办,选择两个教育制度相近的国家和地区最合适,最多不超过三个。“为国而战可以,教育系统不推荐”。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特产。比如2018-20年,数据显示,美国的理工科和商科占比相对较高,占比接近40%,而英国的商科和社科占主导,占比68%。

除此之外,留学费用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下图对比了启德《2021年青少年留学白皮书》中不同国家的留学费用。美国、英国、瑞士的费用更高,光学费每年就要15-30万。日韩成本更低,学费3-5万。德国和法国的一些公立大学免收学费。基本生活费6-12万不等。

#趋势4:

长期规划改进

7-12年级,不同阶段如何规划?

谈到规划建议,凯瑟琳首先强调,真的没有普瓦牛娃这样的东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亮点。如果非要区分比较,最好比较父母(笑)。

举个小例子,我遇到过10年级和11年级的家长,他们安排孩子去学名师的书法或戏剧。资源很优秀,但为什么不从小学开始培养?同时也遇到了完全散养的一家人。11年级找到我们的时候,我什么计划都没有,但是孩子们都很优秀,自律,自我管理,执行力很强。

如果一定要有7-12年级的通用计划,我们还是会以学业和兴趣为主。

7-8年级:英语水平提高

9年级之前,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的基本能力。以美国申请为例,孩子的英语表达能力,读写能力,英语文学鉴赏,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等。可以让孩子多读书,参加辩论等。,这些都是有帮助的。

除此之外,家长可能还需要在兴趣上给孩子尽可能多的机会和环境,让孩子去感受和体验,慢慢走上自己喜欢的道路。

9-10年级,“牛娃分水岭”

从9年级开始,如果你的目标是出国留学,那么你可以制定一个进一步的学习计划。在这里,要不要出国读高中?你想选什么课程?其实这些应该在9年级之前就想好了。不要到了“分水岭”才意识到自己还没规划好。

如果这个阶段孩子的学习能力比较弱,那么我们家长就要找出他的问题出在哪里。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学习能力弱的原因不外乎两个,就是对知识的理解有问题,或者是自制力有问题。找到问题,对症下药。

同时,9-10年级需要开始长期的规划活动,也就是确实需要长期坚持,在1-2件事情上有所成就。此外,暑期项目和暑期学校可以逐渐增加参与的难度。

△加入启德PO高端美国图书申请服务后两周内,PO导师会与学生召开路线规划会,根据学生目前的个人背景和未来申请方向,给出详细的学术和课外活动路线规划图。

11年级,成绩显示

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11年级就开始计划留学,已经很晚了。毕竟很多成绩、活动、奖项都是敲定的。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展示他们过去投入的项目和活动的具体成果。作为留学顾问,他们要把学生的所有经历、特点、活动进行梳理,找出脉络。

12年级申请季结束,你只能把文书写好,把材料做完善,等待结果。

“说到底,无论是我们申请留学的老师,还是我们的家长,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努力,我们对孩子的付出,都是站在孩子的身后,给予他们帮助,而不是带领他们前进,坚持我们大人的想法,这违背了孩子的性格和优点。如果你一直把孩子带走,最后也不会有好结果。”凯瑟琳语重心长地说,所以如果你真的想给出长期规划的建议,凯瑟琳的建议是:

从公司观察,从观察中发现,理解你的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则,成为他们的偶像和榜样。

“写在后面的话”

说实话,我从事国际教育六年,采访过几十家以上的留学机构和家庭,但从来没有深入了解过以新东方、启德为代表的大型留学机构。这次深度采访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比如第一次看到这么详细的学生报告,从专业/性格评估,到规划路径制定,再到月报、季报,完全可以媲美国际四大顾问给上市公司做的报告;

比如丰富的学术和活动资源,美国高中学分课程,特色体育项目和科技孵化项目,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甚至还有留学生法律援助资源,可以帮助解决在海外生活学习的各种疑难杂症。

更让我认同的是凯瑟琳老师一直在努力的目标,“我要做一个大机构的小画室”,也就是说我希望充分利用大机构的资源和流程,比如标准化的管理,比如高性价比的资源,然后提供小而美的画室所拥有的个性化服务,比如5:1的超高师生比,比如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的规划方案。

这不就是中国家庭最需要的留学机构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官宣了!留学生出境不影响!出国人数20年来破600万,“学霸”却越来越少了
本文地址:http://4879931.55jiaoyu.com/show-364631.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