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因为一座楼一篇序,记住一座城

南昌:因为一座楼一篇序,记住一座城

原标题:南昌:因一楼一序记住一座城。

江西南昌,赣江边的王腾亭。视觉中国供图

南昌古称“张羽”、“洪都”,因“昌达南疆,南国繁华”而得名。赣江是长江下游的主要支流,发源于武夷山,从南到北贯穿全市,在下游通过鄱阳湖与长江汇合。南昌是“三江五湖环绕”(古语长江流经鄱阳湖,分三路入海,故称“三江”);“五湖”是指太湖、鄱阳湖、曹青湖、丹阳湖和洞庭湖),地处“吴头楚尾”,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南昌最著名的建筑可能是王腾馆。那么问题来了,“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王腾亭(另外两座是黄鹤楼和岳阳楼)是谁建造的呢?谁是王腾?王波为什么来这里?这里发生过什么样的传说?

让我们从王腾开始。

王腾是唐高祖唐元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他的名字叫李元婴(约630-684)。因为他被封在滕州,所以被称为“王腾”。此王腾工于书画,深谙性情,喜游山玩水,尤其是亭台楼阁。他曾在滕州建了一座亭子,名为王腾亭。闲暇时,他和一群文人骚客登上亭子,赏景作赋。

唐高宗永辉四年(653),李元婴调任洪州刺史,驻南昌。看到赣江穿城而过,气势磅礴,他仿照滕州亭的风格,在赣江边建了一座宏伟的亭子,这就是南昌王腾亭。历史上,王腾馆被摧毁和重建了许多次。今天,我们看到1989年的第29次重建。

王波的《王腾亭序》是一篇永恒的佳作,被选入语文课本,被诵读。我们不妨先回顾其中的一些:“张羽老县城,洪都新公馆。星星被分成翅膀,地面与鲁恒相连。三河领五湖,控蛮风光,领瓯越。华天宝,龙灯射牛斗的市场;杰出人物,杰出人物,杰出人物,杰出人物,杰出人物,杰出人物,杰出人物,杰出人物,杰出人物,杰出人物,杰出人物,杰出人物,杰出人物。......九月,骑士团属于三秋。水尽寒池清,烟凝山色紫。......夕阳和寂寞的齐飞,秋水都一样。渔舟唱晚,响穷栗鹏岸;严阵惊寒,声破衡阳浦……”

除了《王腾亭序》,还有《王腾亭序》,“王腾亭近临江竹,玉佩歌舞。”画飞南浦云,珠帘卷西山雨。云池相蔽久,物换星移秋数度。今天亭子里的皇帝在哪里?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波为什么来南昌?

王波(约650- 676年),江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市)人,初唐著名文学家,被后人誉为初唐四杰之一。据《旧唐书》记载,王波从小聪明好学,6岁就能写文章,被称为“神童”。16岁被授予朝三郎之职,成为朝廷最年轻的明官。王波开始在都城长安交游,也结交了不少朝廷权贵,成为汪裴礼县的座上宾和文学学者(或写作)。

著名的《杜离蜀辞》是写的一首送别诗:“隔三秦之墙,隔五河之水。我们悲伤地告别,我们两个官员走向相反的方向。毕竟,世界只是一个小小的地方。你为什么要在岔路口徘徊,像一个心碎的孩子一样擦着眼睛?”。尽管才华横溢,王波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追根溯源,也是天赋的错。

斗鸡盛行于唐代。一次,李习安国王邀请他的兄弟汪裴·李习安到他家做客,李习安带着王波一起去了。两兄弟吃饱喝足,斗鸡玩得不亦乐乎。王波写了一个运动“国王的鸡”来反对国王为汪裴斗鸡。本来是文字游戏,没想到却是一场灾难。

这场运动很快就传到了唐高宗的手中。皇帝期望他的儿子好好学习圣贤书,但他却沉迷于斗鸡和走狗而不加思考。王波作为太子的文学老师,没有好好陪太子读书,却有意无意地用《王莹纪》挑起兄弟不和。高宗大怒,立即颁布法令,将王波驱逐出霈王宓,然后驱逐出长安,永不录用。

被逐出长安后,在朋友的推荐下,王波在周国(今河南灵宝市)参军。然而,他在周国任职期间,因为杀了官奴曹达,被永久革职,仕途彻底断绝。王波的遭遇也断送了他父亲王夫畴的未来。王夫畴从永州四公参军,被贬为趾令。交趾位于今天的越南北部,当时属唐朝管辖,南部是一片荒芜之地。

远在他乡的父亲不放心王波未来的生计,希望王波能南下与他团聚。经过一番思考,王波匆忙出发,南下寻找他的父亲。据有关史料记载,王波从家乡龙门出发,大致行程如下:先去东都洛阳,经大运河到滁州、扬州,再南下苏杭,再转衢州、洪州,再从洪州南下,过大禹陵,到达广州。唐朝的洪州就是南昌。就这样,一代诗人和南昌结下了缘分。

王波何时抵南昌至今仍有争议,主要是在元末二年(675)和宜丰元年(676)。这一年,王波267岁。但可以肯定的是,王波到南昌的季节是九月和秋天。

时已死多年,颜为洪州太守。龚燕上任后,新建了王腾馆,九月九日,大摆宴席招待宾客,邀请学者和文人写笔记。实际上,这个龚燕有点自私。他已经让女婿提前做了一个两个人都觉得不错的序言。只有到时候,他才能大吃一惊。但既然王波赶上了,他就必须邀请,而王波也有他自己的计划。如果他能以才华打动龚燕并得到他的赏识,他也许能得到一份紧俏的工作。

当时,大多数与会者都是龚燕的熟人,理解他的意图。因此,当他命令人们拿出纸笔,请大家为新建的王腾馆作序时,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拒绝了谦让。轮到王波了。他不礼貌。他准备好写作了。

龚燕有点不高兴,觉得年轻人有点自大,就借故离开了宴会现场,并叫人看王波的作文,随时传给他。不一会儿,王波的文章陆续从主管处传来,开头是“张瑜老县城,洪都新公馆”,龚燕微微一笑“不过是老生常谈”;然后报道“群星分翼,地接鲁恒”,他不屑地说“不过是些旧事”;又报“晋三江五湖,控蛮荆,引瓯越”,他听了有些默然;之后,他开始频频点头。当他报道“夕阳与落寞的齐飞,秋水同色”时,激动得跳了起来,拍手称赞“这是真正的天才,当永垂不朽”。

《王腾亭序》的诞生过程只是南昌的一个民间传说。在这个传说中,这个龚燕有很高的文学鉴赏水平。他虽然自私,却不为个人原因而浪费自己的公共和才能,这就使《王腾亭序》诞生了。从这个角度来看,龚燕是相当优雅和绅士的,也显示了唐朝的气度。

不幸的是,王波离开南昌后,他去南方寻找亲戚。那年年底,当他即将到达父亲工作的交趾县时,船被风浪掀翻,王波淹死了。虽然被救上岸,但几天后还是死了。

在《王腾馆序》中,王波称赞了南昌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因为靠近赣江,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利用便利的水运条件,成为长江下游丝绸、茶叶、瓷器等手工业产品的集散地,人人向往的“物华之宝”。

王波给了南昌“杰出人物”的称号,这不是一句空话。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仍,大量人口南迁长江流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技术,江南经济发展迅速。随着人才的聚集,南昌的文化教育也日益繁荣。

据统计,南宋和明代,江西科举录取的名额在江南各省中名列前茅。明朝仁宗弘熙元年(1425年),规定了全国各省进士的录取名额,其中仅南北直隶(北直隶辖今河北、天津地区;现在安徽、江苏两省所辖的李楠有100个名额,江西排名第三,有65个名额,其他省份不超过60个名额,只有20个名额,可见当时江西在全国文化中的地位。

(作者是河南大学教授,《百家讲坛》《六大古都》《黄河古都》《丝绸之路古城》主讲人)

程穗英来源:中国青年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南昌:因为一座楼一篇序,记住一座城
本文地址:http://4879931.55jiaoyu.com/show-391894.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