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简介
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历史积淀深厚。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与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成立北京林学院。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部分并入学校。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1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1996年被国家列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试办研究生院。2001年获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建支持。2004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院。2005年获得本科自主选拔录取资格。2008年,学校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2011年与其他10所行业特色高校参与组建北京高科大学联盟。2012年,牵头成立中国第一个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林木资源高效培育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学校“林木分子设计育种高精尖创新中心”入选北京市第二批高精尖创新中心。2017年,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林学和风景园林学两个学科入围“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19年,生态修复工程学、城乡人居生态环境学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
办学特色鲜明。学校以生物学、生态学为基础,以林学、风景园林学、林业工程、草学和农林经济管理为特色,是农、理、工、管、经、文、法、哲、教、艺等多门类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长期以来,学校秉承“知山知水,树木树人”校训,践行“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理念,为国家培养了20余万名高级专门人才和一批外国留学生,其中包括16名两院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科技专家和管理人才,他们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林草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学科实力强大。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授权可自行审定教授任职资格的高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一级学科内可自主设置博士、硕士二级学科及交叉学科的高校。经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林学和风景园林学两个一流建设学科位居A+档位。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一级)、3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培育学科、2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一级)(含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二级)、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截至2019年底,学校共有7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人才培养体系完备。学校现有17个学院,65个本科专业及方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在校生25276人,其中本科生13693人,研究生6712人,各类继续教育学生4871人。实施导师制、主辅修制,拥有国家理科基地、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梁希实验班、创新实验班、中外合作办学等多种拔尖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有18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省部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1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优秀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51项,国家级一流课程12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8门。5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北林学子在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国际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德国红点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国际大学生I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国际大赛中获重量级奖项,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外研社杯”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全国农林研究生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家级竞赛中屡获佳绩。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研究生就业率在94%以上。
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学校成立了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46位相关学科领域的两院院士应邀担任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为学校改革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共有教职工2044人,其中专任教师1312人,包括教授363人、副教授57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获国家级人才计划30人次,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人,“863”首席专家1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环保部“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5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1人,北京市高创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50人,北京市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8人,国家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人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6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3支。教师获奖众多,其中有2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1人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人获国际环境贡献奖,1人获Luc Hoffmann湿地科学与保护奖,3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人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3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北京市人民教师奖,28人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4人获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3人获全国林业教学名师称号。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学校现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及野外站台共49个。其中,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观测科学研究站1个、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1个、林业生物质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中心3个、教育部定位观测研究站2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质检中心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外观测研究站7个、北京实验室1个、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8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建校以来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57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95项。“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科技奖励1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0余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科技计划课题,到账科研经费总计24.9亿元。
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主动对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北京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率先在全国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为“三北”工程、“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作出重大贡献;风景园林学科完成实践设计项目遍布全国,其中,花港观鱼项目开创中国现代公园设计典范,西湖西进、珠三角绿道等项目引领全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全方位支持2019年北京世园会和2022年冬奥会赛区景观规划与生态建设;深度参与第二轮青藏高原综合科考行动;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与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0余项,全面助力地方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深度参与福建、江西、贵州、海南四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技术服务青海国家公园示范省和西藏“美丽珠峰”建设,支持中原绿色崛起,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贡献北林智慧。全面助力内蒙古科右前旗打赢脱贫攻坚战,获得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考核“好”等级,实现脱贫摘帽迈向乡村振兴。
不断推动绿色文化传承与创新。获批全国高校唯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插花;编纂全国林业领域最重大文化工程《中华大典·林业典》;在全国率先发布《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绿皮书);深度参与《中国林业百科全书》编纂;师生原创话剧《梁希》在社会各界广受好评,绿色长征、生态文明博士生讲师团等绿色活动品牌享誉全国,为弘扬绿色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主办的2个英文学术期刊《森林生态系统(英文)》《鸟类学研究(英文)》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建设项目,成为展现学校学术水平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平台。
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和开放办学。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科教合作;积极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牵头建立亚太地区林业教育协调机制,引进十余名世界顶尖学术大家来校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连续16年承办商务部援外培训,累计培训发展中国家林业官员近600人次;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等国际组织签署战略协议;与法国农业科学院共同组建“中法欧亚森林入侵生物联合实验室”;每年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培训班,承办四个科技部“111”引智基地,引进大批海外专家学者来校进行交流,派出大量教职员工赴外进行学术科研合作,执行国际科技合作项目40余项。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举办木材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法国等国高校开展多个联合培养项目。先后加入“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全球挑战大学联盟”“中国——中东欧高校联盟”,为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加快实现国际化发展,开展全方位国际合作搭建高层次平台。积极开展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与港澳台地区多所高校建立伙伴关系,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学术人文交流活动。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商务部援外学历项目奖学金、北京市政府奖学金、北京市“一带一路”专项奖学金、亚太森林组织奖学金以及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院校,目前学校独立设置国际学院,2020年共有来自70多个国家的近340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其中学历生比例占90%以上。
学校总占地面积13176亩,其中,校本部占地面积696亩,实验林场占地面积12480亩。图书馆建筑面积23400平方米,藏书196.92万册,电子文献48900GB,数据库69种。建成了“万兆骨干、千兆到桌面”的数字校园网络。
目前,学校正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宗旨,按照学校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的新时代“三步走”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启北林崛起新征程,为建设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林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备注:数据截止2020年12月31日)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
- 11.康明和酷肯哪个眼镜店好
- 12.虫草酒怎么泡(虫草酒如何泡)
- 13.西安火车站有军人优先通道吗
- 14.刘伯温简介(刘伯温介绍)
- 15.煮饺子用冷水还是热
- 16.情报和机电专业哪个好
- 17.小森生活熔炉怎么升2级
- 18.百式(关于百式的基本详情介绍)
- 19.长剑(关于长剑的基本详情介绍)
- 20.大国重器有哪36个重器
- 21.分享华为手机切换数据网络的方法
- 22.比多比少的八字口诀
- 23.小八义(关于小八义的基本详情介绍)
- 24.氯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
- 25.晚娘下部(关于晚娘下部的基本详情介绍)
- 26.2022年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各省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 27.0除以任何数都得0对吗
- 28.初中历史
- 29.2025浙江最好的10个二本大学哪些二本院校实力强
- 30.收关与收官是什么意思
- 31.2025卫校需要多少分可以上报考卫校需满足哪些条件
- 32.高考200多分能上什么学校推荐哪些院校
- 33.体育生高考分数怎么算计算公式是什么
- 34.2023高考400分到500分的医药类二本大学哪些院校值得去
- 35.石家庄学院学费
- 36.高考需要带的东西清单
- 37.北京大学2022年录取分数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
- 38.2023全国收分最低的公办二本大学有哪些
- 39.weekends用at还是on
- 40.初中毕业如何考大专
- 41.山东省高中排名100强
- 42.永州中考总分
- 43.指导性计划招生是什么意思
- 44.体育成绩查询
- 45.青岛商务学校怎么样、好不好
- 46.中考志愿填报入口
- 47.2022中考分数查询
- 48.数轴实心点和空心点
- 49.哈尔滨中考市重点高中统招2022录取分数线(2023参考)
- 50.合江中学文前分校2021年宿舍条件
- 51.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怎么样、好不好
- 52.宁波技师学院地址,乘车路线
- 53.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2021年招生简章
- 54.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招生办联系电话
- 55.河南工业设计学校_郑州招生网
- 56.四川什邡七一中学网站网址
- 57.湖南农业大学_长沙招生网
- 58.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_哈尔滨招生网
- 59.陕西最好五个二本大学,2025陕西二本院校完整名单一览
- 60.2025瑞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开设的专业一览表
- 51. 北京房山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招生要求有哪些?
- 52.北京骑车出行骤增,共享单车如何共享安全?
- 53.北京魔方,一款没有灵魂的车
- 54.5月1日15时至2日15时,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50例
- 55.北京多少人住地下室,在北京住地下室的经历
- 56.北京新增5例本土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
- 57.往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考合格考报考启动
- 58.北京汇佳职业学院怎么样,环境如何
- 59.北京印增加学院往年本科招生章程
- 60.往年北京中考需关注这些中考大事
- 61.北京的经济总量是多少,北京经济成绩单出炉
- 62.台青的“后冬奥时代”:志愿服务不息,北京冬奥精神永续
- 63.-北京大学排名_全国第1名_北京市第1名(最新)
- 64.谣传“北京封城” 两人被行政拘留
- 65.北京动物园
- 66.老北京最特别的风景
- 67.@高考生,北京发布今年高考规则
- 68.北京最近倒闭的公司有哪些,公司倒闭的前兆都有哪些
- 69.HUAWEI MateBook B5-430北京6999元
- 70.北京图书订货会明年1月举行

